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混凝土工程温控点布置规范,以及混凝土工程温控点布置规范标准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1、国标说按照轴线均匀布置,且不应少于4个点。我理解的可以这么布置:每个测点三个孔,一个距离顶面5cm,一个距离底面5cm,一个在正中。
2、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3)主风向部位。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3、测温点布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测温点位置:应在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上布置测温点,并沿浇筑高度在底部、中部和表面设置测温点。 测点间距:垂直测点的间距建议为500至800毫米,平面测点的间距建议为5至5米。
4、大体积混凝土设测温点的方法如下:测温点位置:测温点应设置在每一种厚度的边缘和中间部位。这可以确保测温数据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测温点间距:测温点的间距不应大于5m。合理的间距设置可以确保测温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1、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3)主风向部位。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2、测温点布置原则: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能够真实反映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测温点应沿浇筑高度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布置,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800mm。在平面上,测温点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5~5m,确保测温点分布均匀。
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原则: 应选择能够真实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的部位进行测温点的布置。 遵循结构受力影响较小且易于安装测温设备的原则。 确保测温点的分布均匀,能够覆盖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各个关键部位。
4、测温点布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测温点位置:应在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上布置测温点,并沿浇筑高度在底部、中部和表面设置测温点。 测点间距:垂直测点的间距建议为500至800毫米,平面测点的间距建议为5至5米。
5、大体积混凝土设测温点的方法如下:测温点位置:测温点应设置在每一种厚度的边缘和中间部位。这可以确保测温数据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测温点间距:测温点的间距不应大于5m。合理的间距设置可以确保测温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1、水泥是预拌混凝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息息相关。不同温度的水泥对混凝土的影响是不同的。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要求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 60℃,DL/T 5144—201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要求运至现场的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宜高于65℃。
2、水泥温度规范要求如下: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要求: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DL/T 5144—201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运至现场的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宜高于65℃。
3、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
4、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规定主要包括入模温度控制、浇筑体温度升降控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控制,以及降温速率控制等方面。首先,入模温度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以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风险。
5、当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低于5度或最低温度低于-5度时,不宜进行混凝土施工。若在冬季仍需施工,必须***取特殊措施。具体规定可参考《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 外加剂的选择:应选择能改善混凝土或砂浆和易性、减少用水量、提高拌合物品质、提高早期强度的外加剂。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应注意以下问题:测温频率: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的测温次数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应真实反映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测温设备选择和使用 设备性能:应选择性能可靠、精度高的测温设备,如现代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仪。 智能化监测:***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实现现场和远程的智能化在线监测和预警。 测温延续时间 重要工程:对于厚度较大或重要的工程,测温延续时间不宜小于15天,并积累28天的温度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要求如下:测温点和测温频率:测温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混凝土结构中,以确保全面监测。测温频率需根据混凝土的龄期、环境温度和具体用途进行调整,以便及时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测温精度:测温设备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度,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首先,测温点应位于平面结构的中心,以捕捉整体温度变化趋势。 其次,侧边和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也是布置测温点的重要位置,这些地方温度变化较大,容易影响混凝土的散热和温度分布。 主风向部位的测温点设置也很重要,因为风向会显著影响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差。
大体积混凝土设测温点的方法如下:测温点位置:测温点应设置在每一种厚度的边缘和中间部位。这可以确保测温数据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测温点间距:测温点的间距不应大于5m。合理的间距设置可以确保测温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1、滴水试验装置提供两种等级的测试,即IPX1和IPX2。在IPX1级别,其喷水孔径设定为0.4毫米,装置的滴水槽高度可以调整在200至2000毫米之间,以适应不同的测试需求。降雨量在试验中设定为每分钟3至5毫米,这模拟了不同强度的雨水冲击。滴水区域的尺寸是800毫米乘以1000毫米,确保样品接受全面的滴水测试。
2、等级不同:IPX1为防滴I型,IPX2为防滴Ⅱ型。防护范围不同:IPX1防护范围为垂直落下的水滴无有害的影响,IPX2防护范围为与垂直方向成15°范围内落下的水滴无有害的影响。
3、IPX1,即垂直滴水试验。设备为滴水试验装置,试样正常工作位置摆放在旋转样品台上,顶部至滴水口距离不超过200mm。滴水量为05mm/min,持续时间10分钟。IPX2,即倾斜15°滴水试验。设备同上,试样一个面与垂线成15°角,顶部至滴水口距离同样不超过200mm。每试验完一个面后换另一个面,共四次。
关于混凝土工程温控点布置规范和混凝土工程温控点布置规范标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混凝土工程温控点布置规范标准、混凝土工程温控点布置规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生物医学工程出来可以干什么
下一篇
纽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